银川热线_银川人最喜欢的人门户网站之一
加入收藏 网站地图

杨伟民:要提升城乡消费能力,须克服城市化过程中的四个失衡

来源:时间:2019-10-24 10:33:47 阅读:1

杨伟民:要提升城乡消费能力,须克服城市化过程中的四个失衡

微博@城市规划网 图

10月19日,全国政协常委、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杨伟民在201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作了“完善空间治理,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”的主题报告。杨伟民表示,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存在“四大失衡”,“四大失衡”最终反映为生产与消费的失衡,即生产多,消费少。

杨伟民表示,“十五”计划以来的20年,亿万农民进入城市就业创业,城市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,有力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。但由于体制机制制约,也包括规划体制的不完善,城市化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,可以概括为四大失衡:一是经济与人口失衡,带来了地区之间人均GDP的差距;二是财力与人口失衡,带来城乡之间、地区之间、区域之间公共服务、基础设施、人民生活水平的差距;三是土地与人口失衡,带来部分城市的高房价,农村宅基地、农村建设用地大量闲置,以及部分三四线城市住房空置率高等问题;四是经济和人口与自然环境承载能力失衡,带来了生态空间锐减、环境污染、交通拥堵、房价过高以及职住失衡等问题。

杨伟民认为,“四大失衡”最终反映为生产与消费的失衡,也就是生产多,消费少。当前经济下行有外部环境变化的影响,也有内在的因素,是需求侧的消费增长下滑和供给侧的生产减量相互作用的结果。

杨伟民分析称,2007年至2018年,89种主要工业产品产量中,有57种即64%的产品产量比2007年以来的历史峰值出现减产,这是工业生产持续下滑从而导致经济下滑的主要因素。如,钢筋、建材这些产品相对于现在的需求,肯定是够的,甚至是过剩的,因而产量是下降的。但相对于2.88亿农业转移人口已经在城市就业,但绝大多数在城市没有稳定住房而言,就不过剩了。

“如果所有城市既面向户籍人口建设住宅,也面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建设住宅,很多产品还会继续增产,就会拉动经济增长,而且,有了房子,也会拉动其他产品的消费,相关产品的生产也就拉动起来了。”杨伟民说。

杨伟民认为,消费力提高慢,与城市化政策有关。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额是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左右,原因是收入低,为什么:一是农民工子女无论在农村还是在城市上学,在教育质量方面,都与城市户籍人口子女有较大差别,农民工的孩子往往到头来还是农民工;二是由于户籍制度限制,农民工往往40多岁就离城回乡了,导致他们在收入较高的岗位上一生少工作20年,减少了他们一生的收入;三是农民工在外打拼20年,攒下的钱,不能在城市买房,也买不起,只能回乡盖房子,但农民的房子不能进入市场,不能交易,不能升值,不是可变现的财富,是“死财产”,与城市户籍人口相比,他们没有财产性收入。

杨伟民说,经过40多年的快速发展,中国已经形成4亿左右的中等收入群体,但农民群体中能够进入消费旺盛的中等收入群体的人数很少,绝大多数还是低收入者。同城市居民相比,农民没有财产性收入,投资建房的钱没有回报。没有财产性收入,仅靠打工收入,是难以进入中等收入群体的。

同时,杨伟民还认为,城市居民的消费下滑也与城市化的政策有关,主要与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长期不能入市有关。去年中国居民还本付息金额,主要是住房抵押贷款,占居民收入40%,因此用于消费的支出必然就少了。原因就是房价高,房价高是因为地价高,地价高是因为土地供应只有一个供给者,那就是地方政府。

“如果让农村闲置的经营性建设用地也能入市,就能打破垄断,增加土地供应,从而降低地价和房价。最近北京大兴有三块土地入市,楼面价(含装修)每平方米2.9万元,在北京算是相当便宜了。所以,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,可以拉低特大城市房价,减轻居民还本付息负担,可以拉动消费、生产和经济增长。”杨伟民说。

杨伟民强调,当前城市化率虽近60%,但城市化的道路还很远,城市化的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。下一步应该把推进城市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持久动力。这当然不仅仅是盖房子,而是真正让农业转移人口进城、定居、落户、生活,让他们和他们的孩子、老人一起进入到城市。同时要统筹考虑房地产税、住房公积金改革、租赁市场建设、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入市等,加快建立十九大报告提出的“多主体供给、多渠道保障、租购并举”的新的住房制度。现行住房制度主要面向城市户籍人口,未来应该而且必须面向已经在城市工作、生活多年的农业转移人口。


图文推荐

银川热线版权及免责声明:

1、凡本网注明 “来源:***(非银川热线)” 的作品,均转载自其它媒体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

2、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,请在30日内进行。

最新新闻
热门资讯榜